翻页   夜间
天秤文学 > 汉末枭雄之吕家崛起 > 第17章 海西屯田
 
  把手上的军务交给部将,魏刚匆匆来到高顺身边

  看到魏刚之后,高顺很开心,“文长在海西的两场战斗,我已经听说了,假以时日,文长一定可以成为为和主公一样的大将。”

  这几场战斗是魏刚的得意之事,魏刚同样很开心,但现在还不到庆功的时候,“海西黄巾贼没有全部被消灭,咱们还不能放松警惕,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,只有将那些老匪全部消灭,才能保证咱们没有后顾之忧。”

  “消灭那些黄巾贼后,我缴获了一批军用物资,抓捕了很多俘虏,救下了不少百姓,俘虏的事情暂时不提,百姓的处置问题不能疏忽。”

  魏刚表情很严肃,“很多百姓已经无家可归,跟着我回到了海西,将这些人贸然放走,一方面,这些人很难有活下去的手段,另一方面,他们容易被贼人裹挟,成为贼兵的新鲜血液。”

  高顺:“文长打算怎么办?”

  魏刚还真的仔细想过,“最好的办法,就是把这些百姓和俘虏集中管理,选拔健壮者补充军队,充实新军战力,我算过,咱们的兵力至少可以翻一番。”

  “至于那些不符合用兵标准的百姓”,魏刚的双眼变得炯炯有神,“采用民屯,或者军屯的办法进行管理。”

  听完魏刚的话,高顺沉默了,似乎在思考。

  魏刚的建议很具备可行性,海西一带地势平坦,水道密集,适合耕种,屯田的计划完全可以在这个地区推行,短时间内,或许会导致地区粮食紧张,但是,从长远上看,这是一件好事。

  而且,把俘虏和民众中的强健者补充军队,剩下的人集中屯田,这手段也可以把叛乱的可能控制住。

  毕竟,这些屯田者没有反叛能力,还保证了生路。

  魏刚的屯田建议,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想法。

  按照他的战略规划,吕布集团的出路在豫州,豫州地区水网更密集,地势也更平坦,适合大规模屯田。

  在这个乱世中,仅仅有兵是不够的,还得养得起兵,为了提供足够自保的粮食,屯田势在必行。

  但是,等到吕布集团进入豫州,再进行屯田,就晚了。

  在海西屯田,将会是豫州屯田的一个实验。

  不考虑未来,单单只看眼下,屯田也是一件好事,既安置了灾民,又提供军需。

  魏刚只是一个提意见的人,但他觉得,高顺会接受自己的建议,因为,这是眼下最好的解决麻烦办法。

  高顺认可魏刚的判断,屯田事情海西就能解决,不需要下邳的支持,两人默契的没有通知吕布,自行屯田。

  高顺和魏刚分工明确。

  高顺负责屯田和练兵,魏刚则继续带兵戡乱。

  魏刚仅仅用了一百人,就战胜了近千人的黄巾贼,证明了自己的能力。

  高顺也给了魏刚更多的权力,提供更多士兵。

  魏刚每天都带兵作战,除了黄巾贼,那些在海西作乱的山匪路霸也成为新军的打击目标。

  新军在战斗中得到磨练,有了这些兵员补充,兵力不仅没有受损,反而大幅增长。

  海西的贼兵没有办法在中北部生存,残部开始向淮河聚集。

  在魏刚剿匪的过程中,匪兵们也在进行自我筛选,小的匪帮被大的匪帮吞并。

  幸存的贼兵只能借助淮河,在袁术和吕布边界处求生。

  为了避免贼兵在淮水南侧发展,吴景也不得不派出部将,带兵巡视边境。

  他没有忘记新军的另一项任务,经常借着剿匪的名义,到达淮水边打探袁术军情报。

  这一天,魏刚照例南下,进行剿匪,来到淮水河畔。

  淮水边,一个村庄正冒着火光。

  过了淮水,就是袁术的地界,即使有贼兵劫掠,从理论上讲,那也是吴景的事,魏刚不该插手。

  没看见倒也没什么,既然看到了,魏刚不可能坐视不管。

  魏刚派出了斥候,游泳入村侦查,同时,命令士兵搭建浮桥,准备救人。

  斥候很快折返,“报告少将军,村里没有贼兵,是袁术军在村里征兵。

  既然是袁军自己的事情,魏刚也就不准备多管闲事了。

  他随口问了一句,“袁术军在征兵,那村里为什么会出现火光?”

  斥候确实有过了解,“袁术军除了征兵,还在征集军物资,部分村民拒绝缴纳粮食,统兵的屯长焚烧了几户百姓的房屋,表示惩戒。”

  所谓的征集军物资,其实也是劫掠的另一种说法。

  在穿越到东汉之后,魏刚才明白和平的可贵。

  都说乱世出英雄,但是,一将功成万古枯。

  在乱世里,底层百姓的生命根本得不到保障。

  群雄为了在乱世割据,普遍对士兵们的违纪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有些部队甚至会为了维持战斗力放任部下作恶。

  像魏刚和高顺这样,进入海西之后与民秋毫无犯,专心剿匪戡乱的队伍,实在太少了。

  但魏刚和高顺的做法也有经济保障。

  东征之前,新军携带了足够多的军粮。

  攻破徐州黄巾,又缴获了大量战利品,不出意外,部队坚持到年底是没有问题的。

  袁术军明显没有新军这样的条件。

  不论是真的缺粮,还是习惯性的劫掠,对百姓来说都是一场灾难。

  魏刚心里正进行天人交战。

  如果对手是黄巾军,魏刚二话不说,直接带兵过河。

  但是,面前部队是袁术的士兵,一个不小心,这场战斗就会发展成为州郡级的大战。

  除此之外,被魏刚救援的百姓同样可能遭殃。

  袁术军一旦在吕布军面前吃了亏,完全有可能迁怒这些百姓。

  魏刚能救他们一次,但是,还能救他们一辈子不成?

  反复思考之后,魏刚作出了判断。

  回头看向身后的将士,魏刚的神色淡然,“保境安民是我们的职责,过河!”

  以后的事情魏刚管不了,但是,眼前能救的事情必须做。

  出兵之前,魏刚派出士兵返回海西,通知高顺做好战斗准备。

  这支新军跟随了魏刚一段时间,也明白了魏刚的统军方式。

  将士们很快杀进村子。

  袁术军只有一屯兵力,根本无力反抗,屯长以下,全员被俘。

  魏刚直接把这些士兵缴了械,几名身着铁甲的将士,也被魏刚卸下铁甲。

  袁术军的屯长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,来到魏刚面前叫嚣道:“我们是广陵太守麾下的士兵,你们过境了,这是挑衅,这是战争!”

  看着面前这个小军官,魏刚很想一剑杀死对方,但他明白这时候不能意气用事。

  魏刚对这个屯长吼了起来,“大胆,你们这些黄巾贼子,劫掠百姓已经是死罪,现在还敢冒充吴使君的士兵,来人,给我拿下。”

  新军队伍里冲出两名健壮的士兵把这个屯长按倒,同时,取出布匹塞好口鼻。

  做完这些,魏刚又喊过一名士兵,“你去给吴景报信儿,就说我魏刚巡河的时候发现黄巾贼人作乱,临时过境,消灭了这伙贼寇,远亲不如近邻嘛。举手之劳,不必感谢了。

  士兵听后懵住了,确认魏刚没有开玩笑,便开始南下。

  将袁术军劫掠的财物全部还给百姓,新军押着俘虏,带着战利品,准备离开。

  村长追到了魏刚身边,开口:“这位将军,您不要走呀。”

  “您现在走了,袁术军以后还会来的,我希望您能够留在这里,我们全村都会支持您。”

  姜还是老的辣,魏刚的那套说辞没有骗过老人。

  老人的态度很诚恳。

  魏刚叹了口气,他只能拒绝。

  如果他随口同意,那不是帮对方,而是在害人。

  魏刚仔细考虑说辞,用最真诚的语气:“老人家,这淮水以南是袁术的势力范围,我今天出手,已经做了不该做的事情。”

  “靠树树会倒,靠人人会跑,如果你们不想被欺负,要么强大自己,让别人不敢做过火,要么暂时忍气吞声,您要明白,坏人不可能永远猖狂下去。”

  “不过”,魏刚话锋一转。

  “海西那边正在开展屯田,参与屯田的百姓都有地种,有粮吃,如果您和村民们能舍弃故土,不妨北上,那时候,我魏刚即使拼上性命,也会护乡亲们一个周全。”

  老人有些犹豫,“将军,故土难舍啊。”

  魏刚摆摆手,“故土难舍,那人命呢,身处乱世,哪里不是生存啊。”

  “如果您信得过我,我可以向您保证,在海西这个地方,绝对不会出现压榨和不公。”

  老者还想再劝,魏刚却直接带队离开了。

  这个村子的村民们还需要纠结很久,魏刚却必须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做出准备。

  高顺已经回到了海西县衙,在整军备战。

  魏刚虽然惹出了麻烦,高顺却没有指责。

  看着魏刚,高顺笑了笑:“我已经派人骑快马向主公汇报了,相信主公也会进行防备,文长不必多虑。”

  高顺拍了拍魏刚的肩膀,“年轻人哪有不气盛的,下去做准备吧。”

  虽然不知道吕布的反应,但海西军队确实做足了准备,提防着吴景的报复。

  第二天,吴景的使者来了。

  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